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期节目,希望大家能对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
一、每年年后市人社局都会举行“春风行动”,今年是
“春风行动”是一个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品牌了,就是要通过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助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找到岗位。今年我们又赋予他就业扶贫和苏陕劳务协作的新内容,从2月20日--3月30日,市、县两级人社、工会、扶贫、妇联、残联以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江苏镇江人社系统和省、内外用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共同举办2018年“春风行动”暨脱贫攻坚就业扶贫脱贫春季攻势专项活动,本次招聘大会全市共安排50余场次招聘活动,组织招募省、内外用工企业2000余家,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实施开展的方式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同时,我们2月24日上午9时也就是正月初九,在蒲城县城中心广场举行了渭南市2018年“春风行动”暨脱贫攻坚就业扶贫脱贫春季攻势专项活动启动仪式。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为全市广大求职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指导,为有转移就业创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
关于今年我市的就业形势。大家都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乎着每个家庭的安宁幸福,咱们渭南是农业大市,二、三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加之转方式、调结构的多重压力,应该说,今年我市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持续增加,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二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三是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分流,这也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总之,今年我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尽管我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决心做好今年的就业工作,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以“推进重点群体就业”为中心,通过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围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实施创业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从政策引领、搭建平台、服务支撑、激活主体四个方面,全力推进“双创”工作开展;四是围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苏陕(渭南市对口镇江市)劳务合作等形式,推动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今年全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二、有人认为大学本科之后考研究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您怎么看?大学生就业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稳住就业“基本面”?
我认为大学本科之后考研,主要还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能让自己将来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是否考研这个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二是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能及时获取招聘信息及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用人单位录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见面”的过程。三是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四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五是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
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稳定就业“基本面”具体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是就业的风向标,经济稳则就业稳。推动就业转型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聚焦产业、行业,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在提升经济效能和质量的同时,促进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为劳动者创造更大就业空间。二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市场是就业的节拍器,市场主体越活跃,劳动者就业的机会就越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前置审批事项,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创业孵化,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创业服务,使市场成为引领创业的新时尚,全面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三是拓展就业创业新渠道。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扩大就业见习、求职创业等补贴范围,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完善人才落户政策,支持毕业生在渭就业创业,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加强去产能企业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群体的财政扶持和就业帮扶,确保各类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四是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将就业培训贯穿于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全过程,支持开展网上职业培训和远程教育,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组织新领域、新业态职业培训。改革创新就业服务供给,加快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打造“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多元化、广覆盖的就业创业服务。五是切实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和保障。把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兴办社区工厂、培育建设就业扶贫基地、开发公益岗位,多渠道安置就业。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将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失业人员及时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加强实名制管理,开展 “一对一”就业援助,按规定落实扶持政策,帮助困难人员尽早实现就业创业。
三、失业保险方面的政策如何规定?针对失业人员再
我们目前的失业保险政策主要有保障基本生活政策和稳定预防失业政策两大部分,其中失业保险政策中共有失业保险金、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女性生育补助、取暖费补贴五项补贴标准,也明确规定了享受条件、领取期限。
稳定预防失业政策中主要包括失业调控政策、稳岗补贴政策、职业能力提升补贴政策三项。这些政策都有规范性的文件,也明确了适用范围和补贴对象。
失业人员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职业培训与职业介绍。一是扩大了失业保险培训机构范围。允许各类具有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质的机构及技工院校开展失业人员职业培训。二是提高失业人员培训补贴标准。按陕人社发〔2015〕56号文件规定,以当地3个月失业保险金为基准和再就业绩效确定。三是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本人可到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一次性领取已经核定而尚未领取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四是自主创业、合伙经营且正常经营的失业人员,由本人申请,经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并对其经营情况实地考察后,符合条件的可一次性领取已核定而尚未领取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并从失业保险基金中一次性给予2000元/人的创业补贴。五是对主动吸纳失业人员(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尚未就业的失业人员)就业,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每安置一名失业人员补贴1000元的标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安置补贴。
我们要求各级失业保险经办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选择失业人员利于学,便于就业的专业,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政策,让失业人员能够更快实现就业。
四、经常听到以创建创业孵化基地为抓手,强力抓好创业促就业工作,那么目前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工作方向?
为了进一步做好当前形势下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工作,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去年9月,我们联合市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为支持建设和发展我市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了政策依据。2016年四季度至今年年初,为了全力配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我们提出了以鼓励支持创新创业为抓手,通过在全市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来支持带动就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各区县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共建成县级创业孵化基地70家,并择优向市局推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8家。今年9月以来,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受理、严格审核的同时,邀请工信、科技、商务、农业和省级创业导师专家团队组成评审组,开展了首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达标评审会,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围绕农业种植、商贸市场、文化旅旅、科技信息以及大型园区等孵化种类,充分把握基础先进、效果明显等因素,从县级创业孵化基地中认定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2家,并推送其中4家极具代表性的基地参选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精神,继续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上精准发力,坚持把建设市场化创业孵化基地作为扩大创业服务供给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50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同时,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策、资金的激励作用,根据当期孵化成功创业实体数量和吸纳就业人数,给予创业孵化项目补贴,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再给予一次性创业孵化奖补资金。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对于工作积极主动、孵化效果明显的,要再奖励,对于违规使用资金、孵化效果不好的,要取消资格,真正用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引导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为创业者提供便捷、管用、精准的创业服务。
五、市人社局下一步如何推进精准就业扶贫脱贫工作?
我们将通过新一轮就业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来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具体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就业能力较强且能离家的贫困劳动力,通过苏陕劳务协作或与省内经济强县结对的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对有一定创业意愿和条件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的方式,帮助其自主创业。三是对就业能力弱或想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四是利用一次性岗位补贴和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补贴鼓励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移民搬迁社区或利用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农家庭院等闲置地,创办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五是利用奖补性职业介绍补贴政策鼓励支持管理规范、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创建就业扶贫基地。六是允许各地在贫困村特别设立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由乡镇和行政村根据实际,设置劳动保障信息员、农村保洁员、治安员等岗位,安置 “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七是将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编制外新增或退出的服务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开发成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